职教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联盟 > 正文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推进校企多元合作 深化产教深度融合

发布日期:2021-12-30    作者:     来源:     点击: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平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现有长安、白鹿原两个校区,依托优越的地理优势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我校作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陕西省‚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实施院校、‚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理事长单位、陕西城镇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等,构建了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五方联动‛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按照‚以群建院‛的模式进行机构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以协同发展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成立理事会,修订理事规章制度,畅通企业参与专业群建设的渠道,形成校企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群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B档建设单位,包含的三个专业分别是: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空中乘务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专业是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陕西省重点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空中乘务专业是陕西省‚一流专业‛。近年来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与兄弟院校分享,请多赐教:

一、国家“双高”建设的内涵理解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发展方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多年来主要采用项目引领、资金驱动的发展方式。从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开始到现在的双高院校建设,基本延续的就是这种发展方式,但是它们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主要区别是:1.建设内容不同。国家示范、骨干、优质校建设项目的共同点是选择几个重点专业为载体,加上学校的自选子项目,作为建设内容,对高职院校整体来说,侧重于‚点‛上的建设。而‚双高计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为抓手,校准高职发展的‚精度‛、提升人才培养的‚高度‛、挖掘产教融合的‚深度‛

针对性地破解高职教育在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以形成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打造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具体包括‚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等10方面的建设任务,旨在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是‚面‛上的建设。也就是说‚双高计划‛标志着高职教育进入了从‚点‛到‚面‛、由‚表‛入‚里‛全面建设的新阶段。2.建设周期不同。与示范、骨干、优质校相比,双高计划建设时间相对较长,并非阶段性工作,既有5年近期目标,更有2035远景目标,建设周期长。3.验收方式不同。前三者是一次终结验收,而双高计划是年度考评、动态调整、持续优化的。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建国家‚双高计划‛院校十大任务方面主要的思路和目标

是四个坚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高点站位、坚持精准发力、坚持行稳致远‛。六个围绕:‚特色化、 信息化、 国际化、大合作、大联盟、大培训‛理念。一个定位:‚扎根西安、 服务陕西,全国领先、世界一流,打造现代服务业特色人才培养高地‛。

二、双高建设的措施与成效

(一)大合作各具特色

我院先后与珠海世纪鼎利、白鹿仓投资控股集团、深圳怡亚通供应链公司、京东集团、陕建集团、博世汽车集团、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文博研究院、陕西文保实业有限公司、优乐美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涵盖了全院所有二级学院。各种合作模式不尽相同、各有特点。比如:鼎利学院最具有混合所有制的特征,鼎利注入大量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参与教学,使我们校企双方真正成为了‚成本共摊、分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白鹿仓文旅产业学院校企双方员工交叉兼职互任,我院师生开发设计生产的‚了了‛文创产品投放到市场,市场化运作并实现了盈利,再次践行了‚公办+民办=能办‛的校企合作时代命题;文保产业学院是我院提供场地、公司提供师资,将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教学与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业务融为一体,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一体化;物流与电子商务专业的模式是学院引进深圳怡亚通供应链平台成立怡亚通全球星链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学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还与各大快递公司合作学生自主经营校内快递业务;新商科学院与校友合作线上销售、直播带货,业务量持续稳步增长。

(二)大联盟格局形成

我院先后牵头成立了‚陕西城镇建设职教集团‛‚白鹿原大学城高校联盟‛‚‘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以这些平台为载体,举办论坛研讨交流、才艺技能竞赛等活动,实现了一起相互学习、合力商解问题、共同服务区域的目的,进一步密切了与驻地企业、政府的关系,形成了‚‘政、行、企、校、研’五方联动‛的长效合作机制。构建起‚集团化办学、联盟式发展‛的格局,集聚、协同、合作、共享效应初步显现。近期又与陕西开放大学(陕西工商职业学院)签订了校校合作协议,在专业建设、培训服务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开启了省内高校合作的先河。

(三)大培训效应凸显

1.对内培训

在各类常规培训的基础上,今年暑假校领导带领全体教工进入169 家企业开展了

‚访百企、谈合作、促就业、谋发展‛专项活动,学习企业业务、企业治理、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反响强烈、获益匪浅。

2.对外培训

我院赋有陕西省职业教育中心职能,在此基础上成立有陕西乡镇干部暨职业中学师资培训中心、陕西城镇化建设工程技术培训中心、陕西旅游职教培训中心、陕西城镇化建设职教集团技术研发与信息服务中心、西北地区外经贸干部培训中心、陕西陕西省会展研究院、陕西省会展标委会秘书处、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西安文旅产业智库等机构,近年共计完成6万人次的培训。正在建设集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推广、产业示范功能为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一个对接区域主导产业、面向社会开放、设施先进、管理先进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正在形成。

三、问题与不足

(一)产教融合政策还不到位

尽管从2014年以来国家层面连续出台近10个关于产教合作的政策文件,但还没有真正制定涵盖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的法律和政策,没能形成有效的激励行业企业融入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另外产教融合的评价机制、标准体系、绩效体系等配套制

度也相应缺失,不能有效为产教融合提供足够的法律支撑,从而制约了产教融合的联动发展。

(二)院校自身能力不足

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行业企业互动少,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等方面不能与当地的支柱产业有效衔接,毕业生滞后于企业的人才需求。‚双师型‛专任教师缺口较大,大多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实践操作、实训教学、专业指导能力等方面与高水平‚双师型‛教师距离较远,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与举措

(一)积极主动对接地方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做到以下10 个方面的对接,以更好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助推学院办学水平的提升。

1.专业群应该从产业链映射而来,建立在产业链上,所以我们的专业群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需求。

2.课程应该从产业的技术链映射而来,对接职业岗位能力发展需求

(1)课程建设中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应由企业一线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及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共同开发制定。

(2)课程应该充分吸纳区域经济社会产业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技术和新要求。

(3)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标准要对接区域社会产业职业岗位能力标准。3.院校师资队伍对接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

(1)不断引进区域经济社会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骨干人员等充实到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当中。

(2)积极鼓励职业院校一线教师通过深入行业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等形式,到企业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理念、技术开发等模式,不断学习企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

(3)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应利用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区域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和生产经营提供咨询服务,不断提高自我和创造社会价值的‚双丰收‛。

4.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对接区域经济产业产研需求实践教育体系应该是企业里边的商业模式映射而来,是真实的商业的这种场景。

(1)实习实训平台建设要精准对接区域社会产业职业岗位的发展需求。

(2)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建设平台应对接区域社会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需求。5.学校的教学时间与企业的生产工作时间对接起来。根据不同专业的生产经

营市场周期需求,合理调整不同专业的教学时间。

6.学校的就业体系是和企业的岗位链实现零距离的对接。

7.学校职业培训和企业人力资源成长的体系对接,符合企业的人力资源成长体系。

8.学校的科研工作和企业里科研研发链对接起来。

9.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和企业里的质量保障体系对接起来。

10.学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与企业里的国际化战略对接起来。

这十个对接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只有认认真真做好以上十个对接,就会有好的效果出来。产教融合之路虽然艰难,但只要我们真心诚意付出努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定能够行稳致远!

(二)产教融合推进“三教改革”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开启校企双元联合开发使用新型活页式及工作手册式教材。依据项目化课程包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开展团队一体化教学,团队成员中校企教师比例为1:1;二是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求老师将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应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三是切换课堂主体,将教学场所搬到校企合作的真实酒店和景区,目前已与进行校企合作的相关企业达成共识,将各专业需要项目化任务导向教学的内容放在企业,进行实景教学,并且建立教师、企业和学生互评等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方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把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作为社会服务建设的基本出发点,以智慧文旅人才育训、技术攻关与服务为重点服务领域。统筹搭建社会服务大平台,推进专业群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树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陕职‛品牌。

版权所有:西部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      地址:中国·咸阳·文汇西路12号       邮编:712000    电话:029-33152190    备案号:陕ICP备08104344号